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內容不僅包括基本日常需要,還包括生活照料和精神尉籍。日常生活是指身邊的事情,具有連續(xù)性、習慣性、反復性和恒常性的特點。
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護理,應該注重補充、維持和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護理包括飲食、排泄、個人衛(wèi)生、衣著、居室環(huán)境、活動與休息等方面的護理。臥床老人應安置在光線充足的南向房間,并且保持室內空氣清新,溫度、濕度適宜,室內布置應優(yōu)雅合理,將老人的日常用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。偏癱老人宜加床擋,防止老人墜床。
所謂“飲族食”:指的是要根據不同病情,吃不同飲食,如流質、半流質或普通飲食,可以請教一下醫(yī)院的大夫??偟脑瓌t是要易于消化,富于營養(yǎng),蛋白質量要足,脂肪不宜多,各類營養(yǎng)素、維生素、鹽類要平衡。老人臥床后更易便秘,故食物中纖維素很重要,要吃些蔬菜、水果,以保持大便通暢。
人老了,咀嚼及消化功能都會隨著減弱,宜給予營養(yǎng)豐富、清淡、易于消化的飲食和半流質。根據病情,注意蛋白質、脂肪和糖等營養(yǎng)物質的合理搭配,保證維生素、纖維素及微量元素的攝入,給予足夠的液體量,做到飲食規(guī)律、少量多餐。
一、 飲食護理
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的飲食護理,需要注意這兩方面:
(一)長期臥床老人的護理
1.臥床老年人進食時,為防止嗆咳盡可能采用坐位。床頭需抬高45°角,頸下墊入枕,以便于食物下咽。同時可使用跨床小桌,讓老年人能看到飯菜,以便增進食欲。
2.為避免老年人吃飯時撒落飯菜,飯前要給老年人系上餐巾,這樣老年人就可放心的吃飯,而不會因怕撒落飯菜而精神緊張。
3.借助輔助用品也要盡可能地鼓勵老年人自己進餐,吃飯不但是生存的需要,而且進餐會帶來精神的愉悅。如果需要喂飯,速度不宜過快,確認吞咽后再繼續(xù)喂。
4.進食之初需要喝少量的水、湯等。另外,喝茶或湯汁時,可以使用帶嘴的杯或好拿不易倒的杯子,以防老年人自己進餐時弄濕床單,產生羞辱感。
5.飯菜制作的形狀要根據老年人身體功能狀況決定,如小塊、小片、絲狀、飯團等,總之要便于老年人食用。
6.飯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,以保持口腔內的清潔。要鼓勵老年人養(yǎng)成餐后漱口的好習慣。
(二)有視力障礙老年人的飲食護理
1.對于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,根據其身體功能的狀況,盡量固定擺放飯菜的位置以及習慣使用的餐
具,如碗、盤、筷子、叉、湯勺、吸管等。
2.同時盡量創(chuàng)造和諧的氣氛,鼓勵老年人自己進食。食品制備要精細,需考慮食物質地、顏色與味道的調配,盡量給予質地柔軟易消化的食物。
3.加工的形狀也應考慮老年人的進食習慣,盡量使老年人容易夾取。對魚類的食物應先將魚刺剔掉。
4.進食前要向老年人說明制定的食譜以及烹調方法。提醒老年人食物的溫度,以免發(fā)生燙傷。
5.飯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,以保持口腔內的清潔。要鼓勵老年人養(yǎng)成餐后漱口的好習慣。
二、排泄護理
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護理,也包括對排便的護理。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,排泄也是一大難題,需要身邊護理人員的幫助與安慰。
排泄是機體將新陳代謝的產物排出體外的生理過程,順利排泄是維持健康和生命的必要條件。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,機體調節(jié)功能逐漸減弱,自理能力下降,或者因疾病導致排泄功能出現異常,發(fā)生尿急、尿頻甚至尿便失禁等現象,有的老年人還會出現尿潴留、腹瀉、便秘等。老年人的排泄障礙可以說是機體老化過程中無法避免的事,常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、生活質量會產生極大的不便,照護者應妥善處理,要體諒老年人,盡力給予幫助。
(一)排便失禁
1.排泄會使營養(yǎng)大量流失,水分和電解質丟失過多,造成老年人身體虛弱,故應臥床休息,減少活動,減少能量的消耗。
2.可以通過飲食療法如進食多纖維、低脂肪、流質飲食,以刺激胃結腸反射并使糞便質地正常化。也可采取排便訓練,建立排便時間,通過生物反饋訓練肛門括約肌活動,以提高病人對直腸擴張的感受性和警覺性。
3.失水嚴重時,應鼓勵大量飲水或用補液方法及時補充,防止水、電解質失蘅。
4.做好皮膚護理,保持會陰部及肛門周圍皮膚的清潔、干燥,防止發(fā)生破潰。及時更換尿墊、床單,經常用溫水清洗會陰、肛周皮膚,必要時使用油膏或消炎藥涂擦,還可用烤燈進行局部治療。
5.掌握臥床老年人排便的規(guī)律,定時給予便盆設法接便,可保持皮膚、被服的清潔干燥,指導病人進行盆底肌收縮運動鍛煉,以逐步恢復肛門括約肌的控制能力。
(二)尿失禁
1.尊重老年人的人
格自尊,給予安慰和鼓勵,使其樹立信心,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。
2.保持局部清潔、干燥、防止發(fā)生壓瘡。保持被褥整潔、干燥,濕后及時更換;每次排便后用溫水清洗會陰及肛門周圍。
3.適量飲水,以減少尿路感染和結石的形成,一般情況下,每天應攝入2000~3000ml的水分,晚餐后應適當控制水的攝入以減少夜間尿量,讓老年人有充分的睡眠時間。
4.指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,囑穿寬松、柔軟、舒適且易解的衣褲,減輕對腹部的壓力,定時開門窗,通風換氣,除去不晾氣味,保持室內空氣清新。
5.鼓勵老年人多參加社會活動以增強自信心。對過度緊張、焦慮的老年人,照護者應經常與老年人談心,周到的照護有利于老年人心理的平衡,可預防尿失禁。
三、穿衣護理
自古就有衣食住行的描述,可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,它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老年人在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中,形成自己的穿衣習慣。然而,伴隨老化、身體功能的衰退,自立出現了障礙,需要借助他人的援助來完成。“穿衣戴帽”不僅關系到老年人的冷暖和個人形象,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。照護者要給予足夠的重視。
需要援助的老年人、臥床老年人和癡呆老年人可以完成部分穿脫衣的動作,但是衣服的選擇、清潔、整理需要他人的幫助。
1、區(qū)別清潔和臟的衣著。
2、睡衣和日間穿的衣服及時更換。
3、內衣每日更換保持清潔,冬季可適當延長時間。
4、臟的衣著盡早洗滌,被排泄物(特別是痢疾)弄臟的衣著需要消毒處理。
5、按弄臟的程度準備和補充所要更換的衣著。
6、外衣根據穿的次數和弄臟的程度選擇洗滌。
7、洗滌劑要選擇有防靜電和柔順作用的,充分漂洗,以免發(fā)生皮炎。
8、被排泄物弄臟的內褲等和其他衣著區(qū)分別開洗滌。
9、把平時穿的衣服與睡衣和內衣等分類整理存放。衣服應放在易發(fā)現的固定位置,同類衣物一同保存,以免老年人因遺忘找不到而擔心。
10、可只更換弄臟的衣物,如尿便失禁時,只更換下衣,可減少老年人的疲勞感。
11、可選擇舒適、柔軟、有彈性的衣物,減少因關節(jié)屈曲困難時穿衣的難度。
12、盡可能在陽光下曬干,整理放在不潮濕的地方。
13、檢查紐扣,掛鉤等是否完好,確認后整理存放。
長者分級護理標準
一級護理標準(全護理)
1、直接服務于服務對象的工作人員比例不低于1
: 3;
2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和其他方面的變化。根據醫(yī)師醫(yī)囑定時測量生命體征。如有變化,立即報告醫(yī)生處理或送醫(yī)院治療,并及時做好各項護理記錄;
3、每15?30分鐘巡視老人一次。24小時有護理人員值班并做好交接班記錄;
4、遵醫(yī)囑及時完成各項治療護理工作,協助老人服藥,并做好各項記錄;
5、每天幫助洗臉梳頭,口腔護理,整理床鋪;
6、護理大小二便;
7、協助老人進食,送水、送飯到床前,負責餐后清洗、消毒餐具;
8、每天幫助洗澡,每天或隔天洗頭,衣、被隨臟隨換,及時送洗;
9、定期給予理發(fā)、剃胡須,修剪指(趾)甲
10、幫助調整體位。定時翻身、按摩,防止壓瘡發(fā)生;
11、打掃室內外衛(wèi)生、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;
12、根據老人情況幫助其進行康復活動和心理護理。
13、失智癥老人分區(qū)管理,有防護措施,重點看護,防止走失或傷及他人。
二級護理標準(半護理)
1、直接服務于服務對象的工作人員比例不低于1:6;
2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。每2小時巡視一次,24小時有護理人員值班;
3、視病情測量生命體征。發(fā)現病情變化,及時報告醫(yī)生處理,并做好記錄;
4、及時執(zhí)行醫(yī)囑,完成各項治療護理工作;
5、協助服藥,需要時協助進餐;
6、協助整理床鋪,定期更換床上用品并及時送洗;
7、幫助洗頭、洗澡、理發(fā)、剃胡須、修剪指(趾)甲;
8、幫助清倒便盆,打掃室內外和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;
9、組織和協助參加適當的文娛活動和康復鍛煉,開展心理護理。
三級護理標準(基本護理)
1、直接服務于服務對象的工作人員比例不低于1
: 10;
2、送開水到房間,協助整理床鋪,定期更換床上用品。及時送洗被服;
3、送藥到床前,協助服藥;
4、打掃室內外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;
5、每4小時巡視一次,24小時有護理人員值班;
6、鼓勵和協助其參加適當的康復娛樂活動和鍛煉,必要時開展心理護理。
特殊護理標準
1、直接服務于服務對象的工作人員比例不低于1
: 3;
2、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,發(fā)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(yī)生處理;
3、提供相關分級護理內容;
4、鼻飼、各種管道、人工造口的護理;
5、按重度失智癥長者照護標準護理;
6、準確填寫護理記錄。
專人護理標準
1、一對一或一對二,專人24小時貼身護理;或挑選認可的護理員專護;
2、依據護理級別提供標準護理;
3、依據長者和家屬要求,在養(yǎng)老機構能力范圍內提供特殊照顧。
第一養(yǎng)老護理服務照護服務

心理慰藉
生活護理及分級護理標準
營養(yǎng)配餐
醫(yī)療康復
文化活動